【北大国发院mba学生大使系列】王骏清:从骨干员工到管理团队,mba给了我底气与勇气 -z6尊龙官网平台下载

mba新闻

【北大国发院mba学生大使系列】王骏清:从骨干员工到管理团队,mba给了我底气与勇气


北大国发院mba 2020-2021学生大使介绍:王骏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9级北大-ucl mba项目在职班学生。江西师范大学英语(国际传播)专业毕业。毕业后在视觉中国集团任职九年,现担任视觉中国集团总编室负责人。

 

 

“读mba之前,我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做事’上,一心想把事情做好。公司给了我很多很有挑战的机会,让我得以成长。”作为视觉中国“元老级”干将,王骏清已经陪伴公司走过了近九年。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凭着一股子闯劲儿,到现在成为总编室负责人,带领二十多人的团队,这一路,是幸运,更是考验。

 

积蓄能量,不断挑战

王骏清是在大三时迷上摄影,那时候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并很有幸进入南方都市报摄影部实习,但最后发现自己可能并不适合当记者。但他仍想尝试摄影方向的工作,于是毕业后先是面试了视觉中国,囿于当时没有岗位转而去了出版社做摄影类书籍编辑工作。几个月后,当视觉中国有岗位后第一时间联系到了他,他亦没有犹豫。兜兜转转,王骏清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王骏清在工作中上手很快,工作也很拼命。别人转正需要三个月,他提前了一个月。不仅如此,周围的同事对他的表现也交口称赞。工作快两年时,他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幸运机会——出任海外频道主编兼流程经理。对于那时的他来讲,作为刚入职不久的职场新人,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岗位的调整意味着他将要独挑大梁,一人肩负起部门的所有重担。尽管部门不大,但这是公司面向海外传播至关重要的窗口。

 

半年时间,王骏清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一条条地梳理部门规范,将大大小小的流程固定总结,努力构建一个系统的体系。正因为这次难得的机会,王骏清了解了公司各个板块的内容。随后,他还兼任常州的内容运营部负责人,在常州创建了一支十人编辑团队。

 

虽然本职是图片编辑,但为了做好工作、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求知欲,王骏清通过自学研究,成为了新闻行业技术标准的专家,后推动公司加入国际出版电讯委员会(iptc)并作为iptc newscodes工作组成员参与国际新闻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因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活生生将自己从内容编辑转变成了行业标准专家,并在公司引入各类资源对接标准时扮演关键角色。


2018年,当公司计划加大投入智能服务时,他又被调往人工智能部门负责搜索运营相关工作。基于过往多个部门的工作,让王骏清的视野更广,成文链接内容、技术与销售的桥梁,对接外部行业标准与内部业务需求的渠道。

 

2021年5月,受疫情影响,国际出版电讯委员会(iptc)的年会依然在线上举行,来自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纽约时报、bbc等全球媒体代表齐聚一堂,王骏清代表视觉中国参会。

 

“几乎每到一个阶段(三到五年),我都很幸运地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去到不同的部门或岗位承担不同的任务和挑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都是我职业生涯中很宝贵的部分。”王骏清说,目前公司又在进行调整,而他自己的岗位和角色也有所变化。同时兼任多个部门的负责人让他的工作量和职责范围扩大了很多,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憧憬未来,不再迷茫

王骏清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收到国发院mba offer时的兴奋感。是将要开启新的生活,对未来的一切满是憧憬和期待的那种兴奋。对于读mba,王骏清早在2016年时就有这个想法。那时的他从北京外派到常州工作,感觉自己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瓶颈期”,无论是个人未来发展路线还是团队管理都让他存有不少困惑,但公司创始人对他的建议是“读mba还为时尚早”。一番考虑后,王骏清决定再等等看。但从那时起,读mba的念头便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2018年,王骏清从常州调回到北京时,便把读书的事情提上了议程。“工作中虽然更加承担重任,但也更迷茫了。自认为积攒了很多经验,但大多都是碎片化的积累,并没有形成体系,所以我想是时候去商学院接受一些训练,把之前的经验系统化。”王骏清说。

 

在院校的选择方面王骏清主要考虑两点:申请手续简便周期短、课程能结合本土国情又兼具海外视野,调研之后发现北大-ucl mba项目最符合他的预期,再加上对北大的天然好感,国发院mba最终成为了他的不二选择。王骏清说,那时为了赶上国发院mba 2019招生的第一波面试,他在朋友婚礼的宴席上还在写个人陈述,最后是在回京飞机上完成全稿,下了飞机在机场的咖啡馆赶在零点前提交上所有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秋季,王骏清顺利入学。

 

2019年11月10日,北大朗润园,杨壮老师拾阶而上即将为我们教授全球领导力课程。这是我在朗润园拍到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学者的沉稳坚定和朗润的静谧包容,总能给我带来力量,是我坚实的后背。图/王骏清

 

重返校园,mba助力改变

在读mba的过程中,王骏清对“转变”二字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如今的他正在面临从骨干员工到管理者的转变。过去,他总是聚焦在“做事”上,而现在,他更大的任务则是以管理为核心,带领团队,共创业绩。因此,领导力对他来说格外重要。在国发院mba的课程设置中,有不少与领导力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对管理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框架性思路,使知识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谈到给自己带来有启发性的课程,他说起了张黎老师的marketing课。“课上老师讲到竞争有两种方式,降维打击与升维打击,而后者这恰恰是我们公司在做的事。”王骏清公司2021年新推出一项业务的升维战略,当他回忆到在课程中收获的知识在工作中起到真实的助力作用时,感叹道,“就是一下子被点到的感觉。”由此,他也明晰了未来部门的规划,很快便找到了每一项工作的目标感。

 

在北大、在朗润园听课与同学们交流的感觉真的太美好了,只恨时间太快。

 

在成为管理者的路上,王骏清通过mba课程不断补充知识,转变思维,提高眼界,帮助他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角色。此外,他谈到统计课程对他的影响也很大。“通过统计概率能够建立一种评估风险的思维,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王骏清学完课程再次面对工作,做决策时会不自觉想到这些。过去王骏清在听到每年公司的战略计划时总是不能理解有何用意,学完课程,他开始逐渐明白了这些战略的价值。当他回顾过往的工作时,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每一步工作都是围绕着核心战略规划来开展进行的。


同学羁绊,最大收获

王骏清是班里有名的学委。而他分享到,来到mba之前并没有想过要做班委,然而遇到了现在这帮同学,他认为“为他们值得”。在竞选班委时,以及在走入北大伊始,他便将“make it matter”作为他的座右铭,要让自己做的事、花费的时间精力“值得”。作为学习委员,他经常会发挥自己信息搜集的特长,向同学们提供围绕课程的各种材料,由于大家都是在职读书,除了学习也要忙于工作和家庭,他会主动为大家整理课程材料、汇总关键信息、组织班级擅长某门课程的大牛进行考前知识点串讲复习,“大家会肯定我的付出和服务,我也因为这份工作有价值而更加激励我,由此形成了闭环。”事实上,付出可能会收获更大的回报。王骏清提到,自己在整理课程信息、笔记时积累了一些实用工具,他把这些工具迁移运用到了工作团队中。不仅完善了知识库,还彻底改变了团队内部二十余人的管理方式。

 

up19的黄金班委组合,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让班级有了强大的凝聚力。


自加入国发院mba后,他的跑步量也比一年前翻了十倍不止。过去,王骏清并不算一个热爱跑步的人。在国发院加入亚沙之后,同学之间热情的氛围、“传帮带”的组织文化极大地感染了他。在这里,他实现了体力上的突破。“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诉求,都愿意挑战自己,所以大家汇集在一起共同参与,共同挑战,共同收获。”



沙10庆功宴上,up19的同学们举杯庆祝,和“亲同学”一起上课一起跑沙漠一起举杯痛饮,此行值得。图/陈曦


再次重返校园,王骏清总结到,“如果说最大收获,则是周围的同学和这段经历本身。”他用日本动漫中“羁绊”的语境来解释这层关系。很多周围同学都是独身一人来到北京,多一段同学友谊便会觉得多一份温暖。“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但mba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供了人与人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在这里结识的都是‘亲同学’,从此人生中又多了一些真正支持你的人。”


尝试突破,展望未来

此外,在国发院mba近两年的学习经历让王骏清收获了视野的扩展和思维的转变。他对自己的终身规划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本科毕业时,他只是根据专业和兴趣选择职业。如今,他能够通过了解行业发展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所判断。


王骏清的职业导师是一名高管教练,专业度高又平易近人。之前苦于没有合适的管理方法,王骏清在管理团队方面常常陷入困境。从导师那里,他学到了一套方法论,即把领导目标、公司目标、自己的目标和团队目标对齐进行拆解。导师还嘱咐他咨询了问题之后一定要行动起来,将事情落地。于是,他立马按照导师的方法对团队管理方式进行改善,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一次无价的咨询,很感谢国发院mba能提供这样的机遇。”


未来,王骏清希望把眼前的事业做好,把握mba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mba给了我足够的底气和勇气,未来我也愿意尝试更多的可能,迎接更大的挑战。make it matter!”


沙场一跃,bimba的这段经历将会始终带给我动力和勇气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图/王思超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