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万里——用正直撬动历史的节点 -z6尊龙官网平台下载

徐建国

徐建国:万里——用正直撬动历史的节点


相关附件:
  • 409
  • 409

    邓小平曾说过:“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万里同志是有功的”。

    2015年7月15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消息传来,几乎不能相信,心头像挂了一大桶满满的水,坠得喘不过气来。

    最早知道万里,是从“要吃米,找万里”那句朴素的传说。口耳相传的话,直白而有力。因为支持并推广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万里帮助亿万农民吃饱了饭。今天的人可能难以想象,在食不果腹的年代,让亿万人有饭吃,是多大的功德。

    1977年6月,万里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到任一看农民吃不饱饭,说那不行!安徽是农业大省,万里以前没管过农业,于是轻装简从,开始调研,从夏日炎炎一直走到白雪纷纷。有了这样的调查基础,才会明白“包产到户”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支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的“分田到户”的创举。

    中国改革的起点在农村,农村改革的起点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小岗村的改革,是基层农民的自发冒险,是极端贫困之下的迫不得已。但是,倘若没有地方一把手的支持,很难想象这种自发冒险能够继续下去,更不用提发扬光大。没有这关键的第一步,也很难想象后来的农村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的路径会怎么样演化。

    邓小平曾说过:“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万里同志是有功的”。

    当时“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万里于1980年3月调任国家农委主任,全面主持农村改革工作。上任后,万里组织大量干部到农村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倾听农民意见。在这一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大量干部才可能真正了解基层农村的情况,在干部中才会形成有可能形成支持改革的声音。

    改革面临意识形态、旧观念的约束。分田单干并不是新生事物,在1950年代就尝试过,争论过,最终没有能够被接受,并且形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要克服、化解这些阻力,需要一些政治智慧。万里曾说:“包产到户原则上不同于分田单干,虽然形式上与分田单干相似,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变,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公有的,生产队有权根据情况加以调整。”这样,不必要的阻力就减小了。中国的改革,就是这样在历史的羁绊中摸索前行的。

    在包产到户发起到铺开的1978-1984年间,全国粮食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4亿吨,农民从吃不饱饭,到卖粮难,也就仅仅6年而已。农村改革迈出关键的第一步以后,其他的改革才有可能。后来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亿万农民工进城,都是在这一步的基础上的延续。近代中国经济历史的面貌,从此不一样了。

    历史长河滔滔。绝大多数人都会随波逐流,少数人选择了克服阻力做正确的事情,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在1978年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万里改变了历史的方向。靠的是什么?笔者无力回答这样宏大的问题。倘若一定要回答,我相信是正直,还有一点点常识。

    1993年,万里离开领导岗位,从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不相信宗教,但是这一刻,但愿有天堂。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本文刊于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