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想法很重要,实现了就是改变世界 -z6尊龙官网平台下载

周其仁

周其仁:想法很重要,实现了就是改变世界


相关附件:
  • 2013121
  • dsc_9757-10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发表演讲

    12月18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一届国家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这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变革时代的中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出席并发言。

    周其仁表示今天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其实并不一定就是这样的,为什么有工业1.0,为什么源源不断地进行变化,那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有一些人有这样的想法。光有想法不够,还要把想法做成功。我们今天很多所以能习以为常这样过日子,追根溯源是跟那些想法有关系。

    谈到创新,周其仁认为不要认为水平扩张就没有原发性创新。从零到一了不得,从一到一个亿也了不得。最后,他总结道,想法不是一个简单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而是在一个氛围当中逐步的从没有形变成成型。逐步打动很多人,动员很多人,逐步把想法变成行动,行动变成产品,变成生活方式。

    以下为周其仁的演讲实录,经思客编辑整理:

    谢谢各位,我演讲的题目是这一两年比较集中的东西,关键词就是“想法”。我这些年开始做一些练习,看到一件事情,一个现象。如果它打动你,你就会想哪儿来的呢?谁把这个想法变成行动的呢?这个练习很容易做,因为现在查询资料、交谈、访问、读书,所有条件都比过去要好很多,所以我就讲讲做过的一些练习。

    第一个是想法,今年11月去考察德国的工业4.0技术时发现,今天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其实并不一定就是这样的,为什么有工业1.0,为什么源源不断的进行变化,那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有一些人有这样的想法。光有想法不够,还要把想法做成功。我们今天一直在讲以人为本,因为人有创造力,人是世界当中最有生产力的动物,人要解放出来。所有的工作,所有的东西要以人为本,是经过一系列变化的。

    你看到今天最时髦的人工智能、互联化,也引起了新的哲学问题,所有工作都可以机器来做,那人怎么办?这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很多的工作逐步被机器替代掉,人类是没有前途还是更有前途,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不同的想法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我在德国看到的蛮受触动的练习。

    所以有时候一个重要的想法事后来看,会对产业、组织、经济、人文、社会,都会发生重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今天之所以能习以为常这样过日子,追根溯源是跟那些想法有关系。

    第二个是创新,前段时间我们bimba的校友去了一趟美国硅谷。参观了二三十个高科技的公司,包括各种产品,看的过程也挺有触动的。到底什么叫技术,什么叫新技术。曾有经济学家说,新技术是针对现有目的,采用一个新的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技术。其中的关键词是利用原理,什么是原理?原理都是关于因果联系的猜测。所以为什么现代人要花很大的力量去做研究呢?就是去发现这种自然界社会当中的因果联系,而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这些原理应用于解决某一个问题。

    我再以《从零到一》这本书为例来讲下,这本书是彼特•蒂尔的大作,《从零到一》不完全是经验的总结,对创新也是很有启发力的。他讲到经济增长有两个方向,一个就是从零到一,从零到发明出东西来。另一个是把发明出来的一,做成十,做成一百,做成一千一万。他把这个纵向的叫做科技,横向的叫做水平的复制。不要认为水平扩张是没有原发性创新的,这是错的,从零到一了不得,从一到一个亿也了不得。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市场,创新就是从仿造开始,一步一步走。认真琢磨世界产生的想法,事后来看会创造极大的商业奇迹。

    这是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手表业里的领军人物是瑞士的尼古拉斯·哈耶克,当年瑞士一百多年打造的精工制造的手表业,被日本公司差一点全军覆没。因为石英表起来了,他们不为所动,日机企业要收购瑞士表芯的工厂。尼古拉斯·哈耶克挺身而出,重组了瑞士的制表业,扭转了这个局面。他就是一个想法,你不要以为手表就是个计时的工具,也不光是只是一个牌子,手表会在人身上戴12个小时,是人身体和形象的一部分。然后他就开创了一个想法,把有功能的东西跟美、时尚放到一起。不光只是一个想法,当然还有把想法坚持下去的毅力。

    当初听厉以宁先生的课,他讲产业革命发生的时候,讲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像发疹子一样出来的,不是全身一下出来,而是一个点一个点,然后蔓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逼迫下,可能在探寻的一条路。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这个想法已经不是单一的聪明人灵机一动,随心所欲,这个想法已经变成了体系性生产的过程了。

    所以我就讲几点感悟,想法很平常,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有些想法事后看意义重大。在什么情况下这些想法会变成改变产业、改变市场,甚至改变经济社会的一个了不得的力量呢?它要很高的密度,志同道合。问题是什么时候想法能变成做法,要有一个小环境,要有一个共同体,这里头都对这个事情认为值得做,都鼓励你不怕失败,都敢尝试,这大概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然后很多想法冒出来,哪些想法是有意义的,要打磨的,要筛选的,要精炼的,这可能是所谓知识驱动增长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

    想法不是一个简单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而是在一个氛围当中逐步的从没有形变成成型,逐步打动很多人,动员很多人,逐步把想法变成行动,行动变成产品,变成生活方式。

    本文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