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创新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要释放和保护每个人的创造力 -z6尊龙官网平台下载

教授观点

林毅夫:创新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要释放和保护每个人的创造力


题记:2021年7月30日,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与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清华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进行线上对话。对话源起于费尔普斯教授的新书《活力:创新源自什么,又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下称《活力》)中文版在中信出版社出版,围绕“创新如何激发社会活力”的话题展开。活动由《华尔街见闻》“创制”和中信出版社“深阅读”主办,由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与北大国发院特别呈现。本文根据林毅教授对费尔普斯演讲及本书的点评整理。

费尔普斯教授是经济学界的泰斗,我在美国读书时,就曾经读过很多他的著作,受益良多,因此他也相当于是我的老师。今天有机会参与基于他这本新书的对话研讨,对我来说十分荣幸。

首先恭喜费尔普斯教授的又一力作出版。这本新书可谓恰逢其时,因为世界正面临诸多挑战,可以说是新旧挑战叠加。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过去,很多伤痛尚未痊愈,另一方面,人类正面临新冠疫情的冲击,对经济再次带来打击,人类面临健康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双重挑战,而且这种挑战对于不同国家又是不均等的。不仅如此,各国还承诺要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有些国家进展顺利,有些国家明显掉队。人类还有气候变化这个共同的重大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创新来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激发创新与保持活力的方式方法。

这本书对中国很重要。因为中国今年刚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也实现了全面脱贫目标,正在开启新征程,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中国百年华诞之际,即2049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需要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这就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工业化提高生产力。这并不容易,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路上,中国会遇到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很多挑战。

比如,中国中等收入人口有4亿,到2035年之前又会增加4亿,2049年前再增加4亿。如此大规模的中产阶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中等收入人群向往好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并且兴趣广泛。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只要是有益的,都应该得到满足。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兼顾气候变化和资源有限性带来的挑战。

这本书传达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只有通过持续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蓬勃发展。

如何促进这种创新?本书提到,刻板印象认为,推动技术从一个前沿突破到另外一个前沿的必须是在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这个技术创新群体诚然重要,但并不构成所有创新的主体。构建一个创新社会还需要依靠每个公民的创造才能,需要万众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对中国和对世界都是如此。

这本书的论证也启发我们去深入思考:如何才能释放每个公民身上的创造天赋,实现万众创新?为此,我们需要塑造一种价值观,即人们知道创新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应该尊重人人皆有的创新能力,这是其一。

我们还需要创造一种文化,包容不同的意见和做事方式。只有在这种文化下,每个公民身上的创新能力才能被释放出来。

当然,我们的体制也需要起到对创新的鼓励、帮助和保护的作用。

总之,这确实是一本对全世界都颇有意义的书,相信会像菲尔普斯教授的另一本力作《大繁荣》一样让大家受益良多。《大繁荣》树立起我们构建繁荣社会的信心,而这本书又为我们指明了实现目标的道路。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