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奥涅金》:走向“精神贵族”——记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校友文化艺术系列讲座 -z6尊龙官网平台下载

校友新闻

歌剧《奥涅金》:走向“精神贵族”——记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校友文化艺术系列讲座


 

_dsc0651

 中央音乐学院 刘经树教授


2014年3月5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校友文化艺术系列讲座之“歌剧《奥涅金》赏析”在朗润园举行。此次活动由朗润艺苑和bimba校友部联合举办,旨在为bimba校友提供一个艺术欣赏、艺术交流的高端平台。
 

刘经树:《奥涅金》是俄罗斯歌剧中的经典
 

讲座主讲人刘经树教授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来对西方歌剧有着深入的研究。刘教授首先介绍了歌剧的起源,以及歌剧的主要类型。他指出,柴可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融合了法国歌剧和俄罗斯歌剧的特点,用抒情戏剧的形式把普希金的同名小说搬上了舞台。在这个背景下,刘教授讲解了这部歌剧的主要情节,并和在场的校友一起欣赏了这部歌剧最经典的几个唱段。结合刘教授现场的引领和点评,校友们感受到了普希金的文学魅力、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魅力以及俄罗斯歌剧内在的神韵。
 

在歌剧内容赏析的层面上,刘教授重点分析了歌剧主人公奥涅金和塔吉亚娜的艺术形象。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俄国贵族知识分子典型人物,他受过良好教育,满怀理想主义和善良的愿望,对社会有一定的批判能力;然而,他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立场,结果一事无成。在这部作品中,他曾经拒绝塔吉亚娜的求爱,还草率激怒好友连斯基,导致在决斗中杀死对方,这是当时“多余的人”。这个文学典型反映了俄国这个时期一部分贵族青年的精神生活,具有正面认识价值。

 
塔吉亚娜是代表俄罗斯灵魂的艺术形象,别林斯基曾坦言“普希金的历史功绩之一是给了我们俄罗斯女性诗的描绘”,她真诚、善良的感情,造就她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纯朴气质。她勇敢写信给奥涅金,以她的真诚检验奥涅金的灵魂,不幸的是她遇到了一个精神空虚无法承受真正爱情的人,最后她另嫁他人,成为一个悲剧性人物。
 

最后,刘教授还特别指出,虽然歌剧大都是以意大利语、法语或俄语来演唱,但由于西方音乐乐曲与唱词并非紧密结合,并且歌剧情节也较为简单,因此语言不会影响中国观众对歌剧的欣赏;同时,歌剧的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不同的演出团队也会上演不同的版本,歌剧这种高雅的艺术将逐渐为中国观众所接受。

 

朗润

 

bimba校友、朗润艺苑成员刘新:走近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与首席指挥捷杰耶夫
 

bimba校友、朗润艺苑成员刘新曾于2013年协助校方一起组织了校友团的俄罗斯游学,他对俄罗斯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继刘教授从艺术视角来品评歌剧,刘新则以3d图画把观众带入了俄罗斯两个标志性剧院之一——位于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另一个标志性剧院是莫斯科大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建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正是该剧院的建成开启了俄罗斯歌剧史上的黄金时代,柴可夫斯基的所有作品都是在那里首演。2013年7月初,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校友们有幸在刚刚修缮一新的马林斯基剧院欣赏了俄罗斯歌剧。
 

刘新还特别介绍了马林斯基剧院的灵魂人物捷杰耶夫。他不仅是个音乐家,还是一个很强的领导人、社会活动家,普京总统的“特别顾问”。多年来与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合作,正是捷杰耶夫对中俄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
 

bimba校友、朗润艺苑成员李英健:“多余的人”与“精神贵族”
 

在讲座的第三个环节,校友李英健则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多余的人”。“多余的人”源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是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物质丰裕,接受了西方启蒙思想的教育,对当时的俄罗斯现状不满,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同时又远离人民、无力改变现实,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反观中国现实,李英健比较了俄罗斯文学巨擘普希金与中国的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不同、俄国贵族与中国贵族气质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不仅仅体现了民族性格,更是当时社会发展、历史变迁的反映。虽然俄国的贵族知识分子无力改变现实,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值得我们学习。李英健认为,作为emba校友,作为企业家和社会精英,物质上的进步诚然重要,但成为一个“精神贵族”、关注社会变革、提升自我修养也不可或缺。这或许就是bimba成立朗润艺苑这一交流平台的初衷所在。

 

文/张彤
 

朗润艺苑2

 朗润艺苑的成员在认真聆听讲座

 

 

 

 

朗润艺苑2

 

 



分享到:
网站地图